市妇幼“护理之星”爱心故事系列报道(六)
愿用真诚的服务换取患者的满意
吴旭阳,人如其名,一个开朗阳光,积极向上的女孩。小小的身板有着大大的能量,这句话形容她再贴切不过了。嗓门大,爱笑,也是她明显的特征。她坚信,只要用真诚的心看待患者,就能换来患者的满意。2011年毕业至今,一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工作岗位奋斗着、坚守着,她热爱急诊科这个有爱团结的集体。
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,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,护士们就是“战场上”冲锋陷阵的勇士。急诊科永远是喧嚣的,护士们的步履永远是匆忙的。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,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必不可少,吴旭阳深知作为一名急诊专科护士,要积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。2014年,在科室的举荐下,她有幸去往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。在学习期间,她不负众望,学会了一项我院还未开展的专业技能——鼻负压置换术。我们的儿科病人较多,这项技术对于鼻炎、鼻窦炎、缩短肺炎、哮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,从实施初期的困难到现在医生及病人们都为我们点赞,这或许就是对她最莫大的赞扬。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,心肺复苏这项技能是必不可少的。2017年,护理部选送她参加了基础生命支持(BLS)培训,并获得了美国心脏协会颁布的证书。医院为了普及基础生命支持的学习,安排她和其他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同事一起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,对各科室的操作带教老师进行培训。
在医院9S打造期间,吴旭阳作为科室9S秘书,是大家的小帮手,哪里需要到哪里。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,“旭阳妹,快来看这个东西怎么摆?旭阳姐,这个标签怎么贴?小秘,快来看看这个地标贴斜了没?”可是,她却毫无怨言,还乐在其中。
吴旭阳作为一名中共党员,科室质控小组长,认真做好自己的分内事,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健康教育这一板块的的管理,做好实习同学的带教工作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,因此得到了领导、同事、病人的一致好评,先后多次被评为“优秀护士”“优秀党员”“工会积极分子”“五好文明家庭”等荣誉称号。
“愿我用真诚的服务换取患者的满意,那是我莫大的幸福”,这是吴旭阳的服务宣言。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,因为她们用爱心和微笑去抚平病人的痛苦,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天使,因为这些都是她该做的工作,病人的满意就是她的追求。
呵护生命,收获幸福
谭建申,护师,2011年加入儿科,成为一名真正的儿科护士。7年来勤奋好学,踏实肯干,认真学习各项护理技术操作,让自己很快得到了全面提高,并迅速成为了科室的骨干,曾多次获医院"优秀护士"、"年度嘉奖"、"工会积极分子"等荣誉。
谭建申始终能保持一颗求知若渴、乐于挑战的心。她秉承不懂就问,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,百学不厌,温故而知新。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。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”护理工作是繁琐而细碎的,但每一细微的点滴都逃不过她那明亮的双眼。她全方位严格要求自己。生活中,她要求自己更加细心;技术上,要求自己更加严密、精湛。品格上,她强化慎独精神,坚持医德信念,自觉履行护理行为规范和准则。同时不断的积累经验,做大量学习笔记,掌握更多新知识、新技术,迅速成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的姣姣者。在科室筹备开设PICU之初,刚结婚不久的她主动请缨前往广州妇儿医院进修PICU,成为儿科PICU的开科骨干。
护士长及主任经常称赞谭建申是一个靠谱的人。她诚实稳重,能够落实并完善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”这一工作标准。交代给她的任务,她都能按时按量地完成,甚至比要求的做得更好;她工作几近完美,很难挑出毛病;归根结底一句话,她做事让人放心。
自从做了儿科护士,谭建申的心便成了温柔的海;自从做了儿科护士,她便有了足够的耐心、爱心、责任心。白天,她穿梭在病房,扎针、输液、换药、换片、喂奶、做着总是也做不完的治疗和护理工作;夜晚,她又如警惕的哨兵,时刻注视着病房里的风吹草动。护理患儿,细心贴心;抢救生命,团结协作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还记得那个晚上,PICU收入了一个10个月大的重症患儿,从收入院起就大哭大闹,几乎所有的安抚措施都用上了,他依然哭闹不止。年轻的她仍不厌其烦地进行安抚工作,说:“或许是想妈妈了吧!或许是离开妈妈不适应吧!”她轻轻地抱起患儿,哼起了儿歌,沿着床边,来回踱步着。等患儿进入甜蜜梦乡,露出酣睡的面容时,她的手臂不知什么时候早已酸了。
在一次次患儿由痛苦变为微笑,而她由微笑变为疲惫时,我们渐渐发现,她天使般灿烂的微笑后隐藏与包含了太多太多。她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,拥有良好的细心、耐心、爱心、责任心及同情心,以及良好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,不愧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儿科护士,大家心中的护理之星。
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
王玉琪,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主管护师,曾获得“优秀护士”、“优秀带教老师”等荣誉称号。“白白胖胖”、“执着”、“认真”、“脚踏实地”、“微笑天使”是同事们给予她的标签,大家都会亲切的称呼她小玉琪、琪琪、玉琪姐。淡泊明镜,宁静致远来形容她,是再好不过。她,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。
王玉琪,全日制本科毕业,9年的护理生涯。人生要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繁。2013年,她毅然考上了湘雅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。在读期间她一直与时间赛跑,为了兼顾学业,又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,她主动承包了科室的晚夜班。在这期间,玉琪总会不间断地把她学到的新知识、新理论传授给护士姐妹,科室遇到工作中的难点难题,她都会向她的导师寻求见解,给科室工作提供参考。就这样学以致用,慢慢带动了科室整体的学习气氛,给科内年轻护士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
每天晨交班只是夜班护士工作中简单的一部分,但她都要做到极致。有一次医疗护理业务大查房,玉琪刚好出夜班交班。当天白天手术量大,夜班进了几个新病人,还进了一个急诊手术病人,夜班晨交班工作任务繁重,王玉琪凭借她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素养,对病区动态掌握熟悉,流利规范背诵了交班内容。
为了规范手术患者健康宣教工作,提高健康教育效果,科室委以重任,将手术患者标准化宣教的难题交给了她。白天是繁忙具体的责任护士工作,晚上她是一个孩子嗷嗷待哺的妈妈。深夜等孩子入睡,她编写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课件,其中的每一点、每一句,她改了又改,读了又读,完稿后反反复复与护士长、护士老师核对。她知道这份宣教课件的重要性,全科会以她做的为蓝本,开展宣教工作。有心人,天不负,手术患者集中宣教工作如火如荼地在科室开展起来。集中宣教有针对性地对第二天手术患者进行,PT课件图文并茂,语言通俗易懂,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,也让患者家属参与诊疗过程,提高了患者满意度。
王玉琪是科室的责任组长,穿梭在病房,每天评估患者,掌握所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信息,有效开展健康教育、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,对下级护士给予指导,她还协助护士长规范了科室交班流程,把SPAR沟通模式运用到工作中,提升工作效率,保证了病房安全。
三甲复审以来,玉琪挑起了科室三甲复审的大梁。作为科室内审员,与护士长齐进出。在无数个日日夜夜,她在灯下埋头苦干,细则看了再看,流程和规范走不通的再修改,应急演练脚本改了又改……周而复始,几乎一直没有停歇脚步,多少次深夜回家,孩子早已熟睡。有时她会对我们戏称“我崽是个留守儿童,还好有爷爷奶奶。”
王玉琪,一个普通的护士,她用平凡的脚步,为年轻护士踏出了一条平坦大道。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